由于中医药的机缘和对人参的关注,使我获得了人参专家李桂生博士和山参鉴定专家方土福老师的专著,读后收获良多!
著名人参研究专家,烟台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主任李桂生博士,他的新著《野生人参鉴别技术》(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从事人参性状鉴定、分子鉴定及物质基础研究20多年的最新研究成果,他的“基于降低人参‘燥性’的复方人参保健品的研发与应用”曾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野生人参鉴别技术》一书,从人参的概述到功效及食用方法,谈到野生人参的鉴别,还列举了林下山参、移山参、园参、西洋参……等鉴别,可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从本书不难看出,李桂生博士不愧是人参学界之翘楚!
著名的野山参鉴定专家方土福老师,是专门研究野山参的鉴别专家,在解放军总医院中医院还专门建立有野山参博物馆,方土福老师亲自主持博物馆工作,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还专门建设有方土福野山参鉴别技术传承工作室。方土福老师的《野山参鉴别技术》是专门从野山参入手,从纯货的概况,纯山参的外观性状、籽货、趴货、鉴别技术、加工和服用而展开论述的,图片更多。方土福老师是华东江浙一带人,他了解到许多人被野山参的真伪优劣所困,就开展着重研究鉴别技术30余年,从参田到加工厂,从市场到学术,与参农同吃同住,向专家虚心请益,终成现代野山参名家,成为野山参乃至中医药学发展的功勋式人物,可敬可贺!
方土福老师、李桂生教授在野山参的研究方面,成绩卓然,享有盛誉。《野山参鉴别技术》《野生人参鉴别技术》成为野生人参鉴别的经典里程碑式的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人参市场、在参农的田间房舍、在科研院校图书馆和专家的案头,随时都可以看到《野山参鉴别技术》《野生人参鉴别技术》这两本的倩影,真的让人羡慕从而更加敬重二位专家的杰出奉献!
我们中和医派十分重视人参等参类药的应用,而我也是近30年来多次强调参类在中医药治疗中有重要地位的为数不多的中医师。在年前长治市中医院糖尿病学术会议上,我还重点讲述了白虎加人参汤中人参的重要意义。在前几年我编辑出版的《临证药王歌诀》中,还重点写了百草之王乃补元气之王。在炎黄中医师承教育学院讲课中,我还屡屡强调人参的临床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也借中华中医药学会、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长白山中医健康论坛学术活动,多次考察人参市场、参田及科研单位的人参产品研发。并且在中和师妹李杨教授支持下,还与我的徒弟赵恩宗、朱珺丽及外甥张朝杰(也是李杨教授的徒弟),还有专门从事人参工作的我的徒孙李二军(李希维)的共同参与下,在我们知医堂中医诊所,专门开展了有关人参高中档礼品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的课题,也积累一些经验,并且此课题还得到了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高泉书记及柳越冬、郭宏昌教授的支持。总之一句话,近30余年对人参的关注及研究应用,使我对人参有了更大的兴趣,对临床疗效提高也取了良好的收益。
中医药界要说用人参用得最好的,古代医家之楷模,应该是医圣张仲景,而现代医家之楷模,应该是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而大力提倡并推广应用人参的功效,应该是吉林省的人参研究和科普工作者,而在我们中和医派之内,大力倡导开展人参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医家,那肯定是我了。当然肯定还有其他许多默默无闻而努力奉献的研究与推广应用的专家(包括师弟师妹及徒弟等)而未被提及,我们对这些诸多先贤、前辈、老师、专家、师弟师妹们谨表敬意和感恩!
在中药功效中,惟一表明“大补元气”功效的中药,就是人参。在上大学期间,学了人参功效而并不真正体会,看了电影《甜蜜的事业》中有因偷吃了人参而流鼻血之桥段,也仅仅认为这是艺术夸张而已,然而,事实告诉我,这是真的!在1988年大学毕业临证之初,全国正流行用人参作补品,我就试喝了几支人参蜂王浆,不料,真的就流了鼻血,跑到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去止血,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又喝了泻心汤类之清热泻火之汤药获效,使我真正认识到人参的厉害及经方泻心汤之良效。从此,对人参的关注从未放弃盯瞩的目光。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是我们中华国医中和医派的创始代表人,尤其重视人参和参类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孙老处方的首味药大多是“参”味,并且以“人参”居多。在1984年我上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时,到附院看陈瑞芬老师诊病,她每方首味药必开“太子参”疑惑甚多,转眼20年后跟随孙光荣老抄方,再看孙老每方首药必“参”更让我备受感悟。在30年来对“参”的关注与应用,使我对“人参”及“参类”的认知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我现在的诊疗处方,在“经药”“经方”之基础上,也几乎达到了方方不离“参”的地步!这也是一种传承,这也是一个小小的临床经验。
研究表明,医圣仲景所用人参有桔梗科和五加科人参之争,我们重点仅讨论临床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有上百条文与应用人参有关,《伤寒论》113首处方中,有30余首含有人参,人参最大用量6两。治疗范围十分广泛。这应该是我们中和医派擅长用“参”的肇起。
为什么我们中和医派十分重视“人参”“参类”的应用呢?为什么近30年来我反复强调人参在临证中的重要地位而竭力推广应用呢?这不但是“人参”“参类”的基本功效的影响,而更关键的是我们中和医派对“生命观”“疾病观”及治疗过程中的“中和观”的认知的影响。中和医派之“中”之 “和”是核心。“中”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内部核心本质之规律及其重要作用,二是把握遵循本质核心之规律。“和”也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协和、和平是一种自我紊和动态的衡稳状态。二是符合、顺和,是一种达到动态衡稳状态的运动过程。而我们的生命健康就是一种气血阴阳平和的动态稳衡状态,也就是中和状态、维稳平和状态。而疾病呢,就是中和状态的失态、失稳、失衡,而自身的调节能力又明显地不足,导致体内中和状态发生逆乱,所以,需要借助于外来的或药物、或信息、或能量,而此时用药之扶正而首选,无疑“人参”最为首要,其次“参类”可以代替。在扶正或祛邪之基础上,使气血阴阳重新恢复中和状态,故而呈现健康稳态/紊态。所以,这就是中和医派用药首选“人参”或“参类”的基本思考,一点不复杂,关键是对生命及疾病、健康认知的问题。而具体的应用“人参”“参类”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不同的疾病,不同病人体质,或者从疾病正邪状态的不同等方面,给与多角度、分层次地论述,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中和治疗观与人参应用”一类课题的任务!也许课题成果就体现在下部新书《中和医派人参应用经验集》中了。
中医药迎来了最佳新时代,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成了中医药复兴梦的主旋律。《野生人参鉴别技术》《野山参性状鉴别技术》一定会更受欢迎,人参的应用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拓展,《中和医派人参应用经验集》一定早日面市!
中医万岁!
2022年春节冬奥会 杨建宇明医中和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