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学奎,男,主任医师,1990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专业,医学硕士。200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取得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硕士学位。2003年作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继承人,师从丘和明教授,于2006年满师结业。一直在临床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血液病的中西结合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药为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疾病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主持或参与《丘和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研究》、《活血化瘀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慢粒宁诱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等多项国家、省级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参与编写《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治疗学》。在国家、省级的杂志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10余篇。
工作室成员:
陈志雄,教授,男,1978年“文革”后首批考入广州中医院就读医疗专业本科。师从丘和明教授,并于1989年内科血证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在本院内科工作。1999年破格晋升为主任中医师并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岗位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血液病专家。陈教授30余年在高校、医疗一线从事医、教、研、管理工作,知识面广博,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造诣精深。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对急性白血病的分期治疗,内外合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祛风凉血补肾法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种,均在国内有较高声誉。并在脾胃病、内科疑难杂症、男性不育症、养生保健、皮肤顽疾等方面也颇有研究。出版专著及论文达30余篇(部),多次获得省、部、厅级科研奖励。
杨洪涌,男,医学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四批国家名老中医丘和明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血证研究方向后备学术带头人,广东省高等院校“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名医培养对象;兼任国家卫生部环境与健康专家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血栓病分会和瘀血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活血祛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要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消化病等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承担各级课题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本。已指导博士生、硕士生10人,协助指导博士生、硕士生38人。先后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来诊病人遍及省内外、港澳台、东南亚、美加等地。
刘安平,男,内科专业教授、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广州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瘀血证专业委员会委员、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疑难病专业委员委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较早的医学博士之一,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上消化道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血栓性疾病以及肝炎、胃肠道疾病等内科杂病有较好疗效。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委、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级别的科研课题。有关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委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级别的科研成果奖。是《南方都市报》行家专版、《广东科技报》、《家庭医生》等国内著名报刊与网站的专栏作家。参与编写的著作主要包括《中西医结合急症治疗手册》、《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治疗学》、《中医五脏病学》、《慢性肠炎的调养》。
胡莉文,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现任血液病区长。1993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取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2003年作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继承人,师从丘和明教授,于2006年满师结业。2007年开始攻读中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内科血证及脾胃专业。至1993年毕业后一直在临床工作,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编写《内科急症中西医汇通》。擅长诊治内科常见、多发病。对疑难杂症,尤其血液病专科疾病有着较深的认识和体会。对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疑难病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辨病辨证联合施治,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主持或参与参与多项国家、省级的科研课题的研究。编写《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治疗学》。在国家、省级的杂志发表多篇相关的学术论文。
陈鹏,1969年8月出生。临床医学硕士;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1998年至2001年在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2008年作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人,师从丘和明教授,于2011年满师结业。长期从事血液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缺铁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先后承担或主要参与各类科研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